English

《中华千年古书》质疑

1999-06-2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何青冈 我有话说

自九十年代初以来,随着国学热的升温,中华典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出版热点。中华书局的“新编诸子集成”、上海古籍出版社的“古典文学基本丛书”都在这几年重版印行,销行甚畅。与此同时,一批新组织人员编撰的大型典籍丛书也得以脱颖而出。前两年的《传世藏书》、今年的《中国书法全集》,因择采较严,专家把关,都是书界的上乘之作。近睹某著名出版社梓行的《中华千年古书》,自诩为“可以珍藏一千年的线装书”,不禁怦然心动。不料细看后大呼上当。

出版商宣传说,《中华千年古书》是“建国以来收集内容最全、选材最精、规模最大、成就最高的十部线装文物图书”。请注意,这个短语的中心词是“线装文物图书”,联系出版商“文物图书”的“新概念”,这种广告语诚然可堪玩味:建国以来我们还有过别的“线装文物图书”吗?

这部大部头的选本以十函装订发售,出版者特别强调这部选本基于一个“新概念”,即把文物与图书合二为一,可供珍藏多年。但是图书市场早就有对于供收藏的图书的定位,这个所谓的“新概念”其实也不新了,说穿了不过是商家炒作的一种把戏而已。为针对收藏市场,出版者不遗余力地宣称他们的纸张和印刷如何如何精美。但是任何人都明白,图书的恒远价值在于其承载的文化,而不在于它的纸张和印刷。一个书法家决不会向公众吹嘘他的笔墨精良,《中华千年古书》的出版社一开始就步入了误区。

《中华千年古书》名称就让人困惑。在下学识浅鄙,望文生义,只知道古代保存下来的书籍可以叫作“古书”,何况还是“千年”,那该是唐宋年间的制作了。不知竟有新用法,学究达人,幸有以教我。不过书名乃是末节,《中华千年古书》号称“能阅读1000年、珍藏1000年”,“收入了存在上千年还将永远流传下去的中华经典名著”,真不知道“司马迁集”、“庄周集”什么时候开始存在,还存在了“上千年”。出现这样的情况,我们惟有认定选编者不是文献专业出身,古籍整理不在行。

《中华千年古书》选编标准极为混乱,由于标准混乱,就有许多重复杂糅之处。比如《中国古词珍藏本》收有《柳永集》、《苏轼集》、《李清照·姜夔合集》、《秦观·周邦彦合集》、《辛弃疾·元好问合集》,又有《宋词菁华》;有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人的诗集,又有《唐诗菁华》;有唐宋八大家的文集,又有《历代散文集锦》。这些诗文的合集安排极具随意性,不知屈原和陶渊明在风格上有何相似之处?亦不知李清照与姜夔、秦观与周邦彦怎么走在一起,辛弃疾与元好问并列,更殊为不伦。

标准的混乱还表现为收入典籍轻重失当。大家都知道,中国古代史学成就极为辉煌,而《中华千年古书》竟未收史书,如《史记》《汉书》均在摈弃之列。中国古典戏曲固然很有成就,也决不至于占有两函。更不知道兵家的著作何以能单出一函。

在诸子百家当中,没有墨家、名家,却使《坛经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伪书《孔子家语》与老庄、荀子、韩非子并列,这很明显是缺乏常识。同时,《左传》被列入五经之一,更可令人失笑。

这部全套定价人民币9500元的“文物图书”自1999年1月出版以来,已连印了两次,出版商的市场策略是成功了,只是这套书是否可以“阅读1000年、珍藏1000年”,那就是《苏三起解》里崇公道的一句话:“只有天知道”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